文藝沙龍
青春老屋簷──客庄再生能量啟動
客庄之美呈現在建築(老屋、祠堂、廟宇)及工藝(大木作、小木作、彩繪、泥塑、石雕等)中,更有一群返鄉遊子或在地居民,持續推動再生的能量,思考如何能讓客庄常保青春活力。本場沙龍由報導文學家張典婉召集,講客廣播電臺徐彩雲主持,邀請源古本舖第五代傳人古正君、臺灣生態旅遊協會古蹟課程講師姚其中、建築公坊設計事務所負責人陳勤忠及羅屋書院工作室創辦人羅仕龍,分享古蹟保存與客庄再生的故事。
- 時間:
- 2021-12-04 14:00
- 地點:
- 左轉有書



召集人
對話者

大嵙崁溪畔一間已有180年歷史的古裕發商行,在古家第五代傳人古正君的努力下,花費十年青春,整修祖宅,把活動辦得風生水起,從音樂會、電影欣賞到生活美學,每個月的不老職人聚會,今年得到文化部古蹟歷史建築紀念維護評鑑獎章,她的創意及初衷在那裡?
客家庄除了老屋、祠堂、廟宇,還有哪些經典建築?大木作、小木作、彩繪、泥塑、石雕等工藝,又藏有多少名家作品?走讀台灣古蹟界的傳教士──姚其中老師,將為大家帶來台三線上經典客家建築,以及如何欣賞老建築藝師魂。
籍貫在屏東萬巒的陳勤忠建築師,落腳臺大日式宿舍群,開始「不務正業」,搶救老宅:俞大維故居、昭和町老宅等,硬頸精神十足,他親自整修了三年的和合青田,亦得到當年老屋新生獎,更讓日本建築師渡邊義孝拜訪後,驚喜萬分。
位於關西上南片的羅屋書院,留有匠師精彩作品,也孕育了羅家詩書傳世佳話,羅仕龍如何活化老屋,延續羅屋書院和在地學校合作,發展小旅行及民宿、手作客家美食體驗等,他最關心的是:之後誰來傳遞老屋之美?
在這些客庄的老屋簷下,凝聚了許多返鄉遊子或在地居民的努力,推動再生的能量,更不斷思考,如何能讓客庄常保青春活力。專家們帶來古蹟保存的故事,現場並將展示從臺灣老屋拆下的老花磚、破瓦片,提醒大家重視文化資產議題,愛護臺灣古蹟。
羅仕龍提供
姚其中提供
陳勤忠提供
古正君提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