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藝沙龍
「客語」對青年世代的意義
何以學習客語對非客籍子弟和客家後生來說,承受著完全不同的期許與包袱?為什麼有人說追求標準客語,可能失去的不僅僅是客語的多樣性,還有青年們願意講客語的心?本場沙龍邀請在習得客語上具有不同經驗的青年世代,提出他們對上述提問的看法,並對客語的青年政策指出一些參酌方向。
- 時間:
- 2022-03-12 14:30
- 地點:
- 三餘書店



召集人
對話者

出生在語言市場競爭的世代,客語對青年來說除了認同,還有什麼衍生意義?客語作為身份標籤,面臨日常生活與初期職涯,是否轉變出新的味道或是新的抗拒?把客語(重)學起來,是回應鄉愁、本土認同,還是響應世界公民對第二、第三語言的擁抱?何以學習客語對非客籍子弟和客家後生來說,承受著完全不同的期許與包袱?為什麼有人說追求標準客語,可能失去的不僅僅是客語的多樣性,還有青年們願意講客語的心?講客語的世代差異和動機斷裂要如何溝通及銜接?
我們期待聽見,非傳統定義下的母語世代對講客語政策和客語環境,大聲說出屬於他們的心聲。本場沙龍邀請在習得客語上具有不同經驗的青年世代,提出他們對上述提問的看法,並對客語的青年政策指出一些參酌方向。
李舒蓉提供
洪泳玲提供
《客客客到人 Hakka Global》:後生高峰會—自媒體串流計畫
2018客家青年海外國際事務訪問團:攝於德國奧格斯堡市政廳
黃脩閔提供
講客廣播電台
客莊花路米
盧冠霖提供